美国砸10亿美元建氢能高速!中国早已布局“氢能走廊”
当美国能源部宣布向“清洁氢能枢纽”计划注入10亿美元资金,试图打造贯穿德州、加州的氢能高速公路时,太平洋彼岸的中国,已在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多条氢能示范走廊,加氢站数量占全球40%。这场围绕“未来清洁能源”的布局竞赛,不仅关乎交通与工业的低碳转型,更暗藏着
当美国能源部宣布向“清洁氢能枢纽”计划注入10亿美元资金,试图打造贯穿德州、加州的氢能高速公路时,太平洋彼岸的中国,已在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多条氢能示范走廊,加氢站数量占全球40%。这场围绕“未来清洁能源”的布局竞赛,不仅关乎交通与工业的低碳转型,更暗藏着
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,碳捕集、利用与封存(CCUS)技术成为了工业减排的核心手段,国际能源署也明确指出:“CCUS是实现净零排放不可或缺的条件”。这项技术能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拦截并转化,既能助力化石燃料行业向低碳经济转型,又能更好地减缓气候变化。
林业工作、农作物生产和野火缓解产生的废弃生物质通常被简单地燃烧,释放出其中储存的碳。但是,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掩埋生物质来阻止这些碳进入大气呢?迈克尔·艾伦 (Michael Allen) 调查
总部位于巴黎的该组织估计,2025年,全球清洁氢供应总支出约为78亿美元,其中60亿美元用于电解项目,18亿美元用于蓝色氢(由碳捕获和储存的天然气制成)。
这种微小但顽强的微生物 —— 氧化葡糖杆菌(Gluconobacter oxydans),正在被重新编程,以取代在稀土元素提取过程中使用的重型机械和有毒化学品。
世界气象组织 2025 年 5 月警告:未来 5 年全球气温极可能突破工业化前 1.5°C 阈值,2025 年或成史上最热年份。当印度 4 万人中暑、希腊村庄化为焦土,当北极冻土带首次成为二氧化碳净排放源,人类文明正站在 “气候悬崖” 边缘。
过去十年,瑞典成功地将重大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脱钩。瑞典在许多环境指标上排名靠前。然而,预计到 2030 年,许多环境目标都无法实现。尽管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减少,但最近的政策转变带来了不确定性。
混凝土是全球第二大使用材料,仅次于水,但其生产和使用过程却导致全球约8%的温室气体排放。传统混凝土碳捕获与储存(CCS)技术普遍存在工艺复杂、碳化速率慢、碳捕获能力有限、碳化不均匀以及成本高昂等诸多问题。此外,通过增加混凝土孔隙的方法虽能提升碳吸收量,却往往严
5月6日,马来西亚钢铁公司与马来西亚科艺集团(Kelington Group)子公司(Ace Gases)、马来西亚拉曼大学(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 Utar)合作开发碳捕获、储存与利用技术(CCUS),尝试将该技术应用到马
近日,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博士毕业生、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郝健,首次实现 50cm² 单层石墨烯气体分离膜的制备,并具备优异的二氧化碳气体分离性能,能为工业放大提供解决方案,从而成功地将石墨烯气体分离膜初步从实验室带出来,相关论文登上近期N